.

带脉穴Dagraveimagr

带脉穴

Dàimàixué

概述:带脉为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带脉穴是足少阳胆经、带脉的交会穴。

1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癫狂病》: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

2穴名解

带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此穴属足少阳,交会在带脉上,故名带脉[3]。

带,《说文》:“带,绅也。男子系带,女子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意指佩带,在此指带脉。脉,指经脉,《黄帝内经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此穴在章门穴直下,与脐相平处。当带脉之所过,与衣带所系之处,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之会穴,带脉在人身匝腰一周,约束诸经,如束带然,故名为带脉。又可治带下病,故名。[6]

3特异性

带脉穴是足少阳胆经、带脉的交会穴[3][4]。

4所属部位

侧腹[7]

5带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5]。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仰卧取穴[3]。

带脉穴位于侧腰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4]。侧卧取穴(《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等)。

另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脐上二分,两旁各七寸半”(《针灸大成》);“脐旁八寸半,肥人九寸,瘦人八寸”(《类经图翼》)。

带脉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带脉穴在侧腹部的位置

带脉穴在侧腹部的位置(《中国针灸学词典》)

带脉穴在侧腹部的位置

带脉穴在侧腹部的位置(肌肉)

带脉穴在侧腹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6带脉穴的取法

侧卧位,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穴。

带脉穴位于侧腹部,第十一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3]。仰卧取穴[3]。

侧卧位,章门下1.8寸,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水平线交点处取穴;或章门直下,横平神阙取穴[8]。

快速取穴:腋中线与肚脐水平线相交处即是带脉穴[9]。

7带脉穴穴位解剖

带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肋下动、静脉。分布着肋下神经。皮肤由第11、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它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参看京门穴)

7.1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3]。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10]。

7.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肋下动脉分布[10]。

布有肋下神经和肋下动、静脉[4]。

8带脉穴的功效与作用

带脉穴具有健脾利湿,调经止带的功效。

带脉穴有调经止带、通经活络、清热利湿的作用[3]。

带脉穴为足少阳、带脉交会穴,“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故主治带下、月经不调、经闭、阴挺[11]。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因而主胁痛、腰痛、小腹痛[11]。

带脉穴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之交会穴,具有清热利湿、调经止带之功效[11]。

带脉穴为胆经和带脉之会穴,有温补下焦、调经止带之功[6]。

9带脉穴主治病证

带脉穴主治少腹、腰胁、经带等疾患:如妇人少腹坚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不孕,七疝偏坠,腰痛,胁痛连背,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阴挺,胁痛,小腹痛,现代又多用带脉穴治疗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阴道炎,睾丸炎,下肢无力,经痛,附件炎等。

带脉穴主治少腹、腰胁、经带等疾患:如妇人少腹坚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痛经、不孕、七疝偏坠、腰痛、胁痛连背等[3]。

带脉穴主治经闭、月经不调、带下、腹痛、疝气、腰胁痛[10]。

带脉穴主治带下,月经不调,经闭,阴挺;胁痛,腰痛,小腹痛,疝气[8]。

现代又多用带脉穴治疗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等[3]。

现代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脱垂、阴道炎、膀胱炎、睾丸炎、腰痛、下肢无力等。

带脉穴主治经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疝气,腰痛;以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4]。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阴道炎;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膀胱炎,睾丸炎;

3.其它:腰痛,下肢无力等。

10刺灸法10.1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3][4]。

直刺1~1.5寸[8][10],局部有胀重感[8],或环腰放射[8]。

取穴时,尽量收腹,显露肋弓软骨缘[8]。

10.2灸法

可灸[3][8][10]。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4]。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1带脉穴的配伍

带脉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有健脾渗湿止带的作用,主治带下病。

带脉配白环俞、阴陵泉、三阴交、太白、漏谷,治带下病[8]。

带脉配中极、地机、三阴交,有行气活血,去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经,闭经。

带脉配中极、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治痛经、闭经[8]。

带脉配血海、膈俞,有通经活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带脉配血海、三阴交、膈俞,治月经不调[8]。

12特效按摩

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者可在每天早上起床后,手握空拳,敲击带脉穴次[9]。

13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针灸甲乙经》: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

《针灸大成》:主腰腹纵,溶溶如囊水之状,妇人小腹痛,里急后重,瘛疭,月事不调,赤白带下。

《医宗金鉴》:主治疝气,偏堕于肾,及妇人赤白带下等证。

《玉龙歌》:肾气冲心得几时,须用金针疾自除,若得关元并带脉,四海谁不仰明医。

14研究进展

治疗腰骶疼痛:取带脉、足临泣。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带脉直刺25~40mm,足临泣直刺20~25mm,行提插泻法,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度,留针20min,10min行针一次,行提插捻转泻法。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经治疗1周后全部获效,其中40例治愈,疼痛完全消失;6例好转,疼痛明显减轻。

参考资料

^[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4]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

^[6]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7]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9]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0]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本平台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问题请及时就医。

中国老张,愿做大家艾灸路上健康的守护者。有艾灸问题记得留言或咨询俺哦.

感谢大家的分享与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baidianfeng.com/yfzl/8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