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析肾病尿毒症蛋白尿

一、什么是蛋白尿

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超过正常值,称之为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但不超过mg/24小时尿,一旦超过这个数值,就称之为蛋白尿。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非常多,可以是生理性的,比如:激烈运动过后、妊娠等,生理性蛋白尿一般蛋白量比较低,持续时间很短或显一过性,很快就消失了;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病理性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是由于身体疾病所导致的,比如肾脏疾病: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脏以外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高血压病、部分肿瘤等,病理性蛋白尿一般蛋白量大,持续时间长,很难自行消失,往往需要药物控制或病因去除以后,才能减少或消失。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蛋白尿一定要高度重视,发现蛋白尿一定要到肾脏专科去检查,搞清楚原因,以免延误诊断,造成肾脏的不可逆伤害。

二、蛋白尿对人体的危害

蛋白尿对人体有很多危害,其发生不仅仅是营养蛋白的大量流失,并且蛋白尿对肾小球、肾小管等都会造成损害,从而造成肾脏纤维化。

研究已经证实,蛋白尿的发生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蛋白尿最大的危害在于毒蚀肾脏,引发尿毒症。

那么蛋白尿究竟有哪些具体危害呢?

1、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肾衰模型中,可以观察到血清蛋白在肾小球系膜中的蓄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各系膜基质合成增加,从而产生肾小球硬化。蛋白尿肾病模型中,肾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载脂蛋白B以及载脂蛋白A沉积这些聚集最终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

2、蛋白尿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生蛋白尿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体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随后的细胞损伤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3、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细胞生物学变化

出现蛋白尿的许多肾脏病都存在着细胞过度增生,代表着一种非适应性反应,导致肾衰。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蛋白质可直接调理小管细胞功能,改变其生长特性及其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表型表达,可导致小管基底侧释放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纤维连接蛋白(FN)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纤维化过程。

4、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缺氧加重

蛋白尿重吸收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以致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三、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正常人在特殊状态下,也会出现尿蛋白高的状况。比如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尿蛋白,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尿蛋白即可恢复正常。

当然,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其阳性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一。饮水太多,尿液稀释,即便原来尿蛋白阳性也可转为阴性。

因此,如果随机收集一次尿去检查尿蛋白,它的临床意义是不大的,纵使结果是阳性也不能确诊为肾脏病。

但检查晨尿就要准确得多,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只要晚饭后饮水适量,次晨的第一次小便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病,但确诊仍有赖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也就是说,尿蛋白高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您肾脏已经受损,发生了炎症反应。

注: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g/24h以上时,称蛋白尿,尿常规定性可出现阳性。

四、肾病的尿蛋白

1、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

只要具备前两点就可以诊断肾病综合征。

2、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基本的特点和标志,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直接或间接后果。大量蛋白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摅过屏障发生异常所致,同时还受到肾小球滤过率、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蛋白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会减少,甚至达不到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而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因此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与病变的程度并无完全对应的关系。

肾病综合征病人之所以出现低蛋白血症,除从尿中大量丢失蛋白的因素外,白蛋白在肾和机体其他部位的降解增加;病人食欲减退及限制蛋白饮食,肠壁水肿影响吸收;或同时有肝病、肾功能不全使蛋白合成减少等因素也会导致血浆蛋白的降低。

而个别平素身体健壮又摄入高蛋白饮食者,往往不出现低蛋白血症。

但在一般情况下,肾病综合征病人摄入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蛋白的增加,而血浆白蛋白不会增加或仅有微量增加。如限制蛋白摄入会使尿蛋白减少,而血浆白蛋白水平不会改变或改变甚小。

3、并发低钠血症

肾病综合症在并发低钠血症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纠正:

①、稀释性低钠血症

要严格限制液体入量,若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不予静脉补充钠盐,只要造成水的负平衡即可。

②、及时补钠

由于肾病综合症往往是稀释性低钠血症与缺钠性低钠血症并存,故病人可表现出衰弱、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有明显的压陷性水肿。

在急性水中毒时,可有昏迷和惊厥。

此时应及时补钠,按每公斤体重给3%氯化钠12ml可提高血钠10mmol/L来计算补钠量。可先经上述计算总量的1/3静脉缓慢滴入,观察4~8小时,若血钠上升和临床症状好转即可停用,若仍未纠正,可再给1/3,继续观察。切勿一次给予全量,以免因过量造成不良后果。

五、肾病患者尿检注意要点

肾病患者留尿化验应注意的问题:

1、收集尿液的时间

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检。

2、送检尿量

一般5~10ml,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

3、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

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应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六、人体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蛋白

事实上,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发人体出现蛋白尿,甚至有些时候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蛋白尿的症状。

所以,一检查有蛋白尿就是得了肾炎,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除了肾炎之外,哪些情况下人体可以出现蛋白尿呢?

1、姿位因素

肾静脉受压,如先天肾异位,妊娠等情况有时可见蛋白尿。

2、缺氧因素

当剧烈运动致使酸性物质增加,因缺氧使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氧化,而刺激肾组织,使尿蛋白排出增多,有时甚至带血。

3、血液中蛋白有质与量的异常时

如静脉输蛋白质、进食过多的蛋白质,也常有暂时性的蛋白尿出现,但24小时尿蛋白应小于0。2克。

4、肾血管一时性痉挛

由于寒冷、疼痛等因素皆可引起血管一时性痉挛。由于肾血管痉挛,至使微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而引起蛋白尿。

当然出现蛋白尿也不是什么好事,就是说它也不一定全部是坏事,但生活中能避免的还是尽量避免.

七、尿蛋白3+严重吗?

蛋白尿3+的出现意味着肾脏损伤的发生,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加重肾脏的损伤,引发更严重的肾脏疾病,直至进展到尿毒症。

尿常规检察出现蛋白尿3+,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患上了肾病。除了各种肾炎能到导致出现血尿外,还有很多疾病也能导致这种情况,像泌尿系统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结石、肾结核等等。

1、蛋白尿3+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称之为蛋白尿,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如尿路感染等,但常见的蛋白尿的原因是肾脏疾病,特别是肾小球疾病。

①、蛋白尿3+出现的原因一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所致,常见疾病:原发或继发肾小球肾炎。

这类原因导致的蛋白尿漏出简称肾小球性蛋白尿,是临床多见的类型之一。它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摧毁了滤过膜的完美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特点之一是蛋白量常较大,排出范围1~30g/d,二是其成分以白蛋白为主,或是以白蛋白及比其分子量更大的蛋白为主。

②、蛋白尿3+出现的原因二

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回收障碍所致,常见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肾盂肾炎、先天性肾小管病、低钾肾病等。

此类蛋白尿的特点为尿蛋白总量通常较少,一般1g/d,且仅含少量白蛋白,并以低分子量的溶菌酶、β2-微球蛋白、轻链蛋白、维生素A结合蛋白等为主。

③、蛋白尿3+出现的原因三

溢出性蛋白尿,常见疾病:早期无肾本身病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严重挤压伤的肌红蛋白尿、骨髓瘤及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的溶菌酶尿等。

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血循环中某些较低分子量(6~7万)的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并超过肾小管再吸取能力而出现蛋白尿。

此类蛋白尿的特点:有引起异常血浆蛋白血症的原发病;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检出格外蛋白质;是早期肾小球功能正常。

④、蛋白尿3+出现的原因四

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常见疾病:如由髓袢升支分泌的Tamm-Horsfall蛋白、肾及尿路感染时的IgA、某些肾炎时尿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补体成分、肾小球基底膜成分等可由尿中排出而致蛋白尿。

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及泌尿道本身结构的蛋白质或其分泌排泄的蛋白质混入尿中,由尿中排出而致。

2、蛋白尿3+应该怎样治疗?

蛋白尿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肾小球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及肾小管的再吸取。

而不管是肾小球还是肾小管,其受损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发或继发性损伤导致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使肾脏组织缺血、缺氧,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负荷减少或丧失,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同时肾小管对蛋白的重吸收功能减弱或分泌蛋白增加,导致尿液蛋白增加,从而出现了蛋白尿。

不管何种原因的蛋白尿,在治疗上均应针对受损原因,经过药物活血通络的治疗,改善肾脏缺血、缺氧状态。

第二,针对受损伤的肾小球基底膜,不但去除基底膜上的免疫复合物与病变组织,同时还可修复受损的基底膜。从根本上减少了蛋白漏出。

经过治疗后,患者蛋白尿漏出的症状缓解,蛋白尿的原因也被操控。治疗巩固一段时间内,即使停药,患者的蛋白尿和潜血也都不会再复发。

八、尿蛋白+(阳性)是什么情况?

在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许多人发现自身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指标带有“+”。尿蛋白+,也就是尿蛋白阳性的表现。对于尿蛋白阳性,多数人并不了解其真正的医学意义。

尿常规检查出现尿蛋白阳性情况时,对于受检者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1、出现尿蛋白阳性的各种肾病类型

尿蛋白阳性检查结果是通过尿蛋白定性试验检查得出的。各种类型的肾病都有发生尿蛋白阳性的可能。

当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炎、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均可出现尿蛋白阳性;各种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败血症等亦可出现尿蛋白阳性;非感染性疾病,如肾结石、多囊肾、肾淀粉样变性以及休克、严重肌肉损伤、发热、黄疸、甲状腺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等,也可出现尿蛋白阳性。

2、通过蛋白尿确定肾病变程度

尿蛋白检测不仅能判定肾脏有无病损,通过临床深入的尿蛋白定量检查,还可以帮助肾病患者了解肾脏病变的程度。

①、轻度蛋白尿(小于0、5g/24h)

主要见于非活动期肾脏病变、肾盂肾炎等。

②、中度蛋白尿(0、5~4g/24h)

见于肾炎、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硬化、肾肿瘤等。

③、重度蛋白尿(大于4g/24h)

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

3、如何应对尿蛋白阳性情况

从临床角度讲,尿蛋白阳性是能够反应出肾脏功能有无损伤。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出现了病变。尿蛋白阳性的多少反映了肾脏的病变程度,临床可据尿蛋白阳性作为肾病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病患者当其肾脏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但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程度有所减轻。

另外,健康人在有些情况下,尿常规检查也可以检测出尿蛋白阳性现象。这种尿蛋白阳性称为暂时性蛋白尿,或是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妊娠、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严寒环境中以及服用氨基水杨酸、阿司匹林、巴比妥盐、碘剂、青霉素之类药物。

因此,对于出现尿蛋白阳性情况的人群,一定要及时就医,找到发生尿蛋白阳性的真正原因所在。对于确诊为肾病者,更应该及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肾病向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方向恶化进展。

-------

《什么是蛋白尿》作者:冯江超,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蛋白尿3+严重吗?》来源:好大夫在线网站

《蛋白尿对人体的危害》等剩余文章作者:刘世兰,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中国中医肾病委员会会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待遇。

-今日一语-

八月十六日时,有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baidianfeng.com/lsbx/12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