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岛屿的制服战争美军年年革新,日军输

河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对于日本来说,太平洋战争爆发是根本性的转折点。此前4年,日军横行于中华大地,面对的是政令不统一又物资短缺,穿着五花八门制服的国民革命军,日军制服装备从内到外,从头到脚的统一与完备让他们在战场上占尽优势,足以“碾压”对手。但太平洋的战争使这一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从此刻开始,日军将要面对是一个在经济、工业、军事上都全面超越自己的敌人——美国。从这时起,不仅日本官兵们身上所穿的制服款式将出现新的变化,后勤补给也将深受影响。

太平洋战争时期,在所罗门群岛涉水登陆,准备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他们身上穿着“M通用伪装制服”,头上戴着的M1钢盔没有加迷彩盔罩

太平洋战场与中国大陆战场有很大区别。以地形而言,太平洋陆战多以岛屿争夺战为主,山地丛林居多;气候方面,从夏威夷到冲绳岛这条漫长的战线皆处于热带地区,与内陆天气完全不同。不同的岛屿,地貌、气候也不尽相同。风光怡人的海滩上,月色摇曳的树影下,穿梭在热带雨林中日、美两军却要生死相搏,他们又会披上什么样的戎装来适应这个特殊的战场呢?

“绿色地狱”迫使美军换装

美军的制服向来是最丰富多样的,这点在影视作品中就有所表现,HBO公司拍摄的《太平洋战争》中,主角之一的尤金在冲绳岛穿的作战服是一个样;不久前上映的《血战钢锯岭》中,同在冲绳岛的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所穿的军服又是另一个样。前者属于海军陆战队,后者是陆军,这两支队伍是美国太平洋陆战中的主力。但在美军中,即使是同一兵种,甚至同一支部队,军服也是多变的——训练时一个样,上了战场又是另一个样,这个岛屿穿这套,那个岛屿又换那款,看多了着实令人傻傻分不清,这就是百变的美国大兵。

二战爆发前,无论是美国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从军官到士兵,都已建立了完备的军服体系。首先是礼服与常服之分,顾名思义,礼服是在特定正式场合才用,而常服使用的范围则更广泛,从礼仪到野外训练均可穿着。年,美军又进行了一次更为细化的划分,以海军陆战队为例,陆战队的常服分夏季与冬季两种版本,常服又分A类与B类,冬季A类常服为森林毛料制服,由带有绿色帽冠的冬季常服大檐帽、常服上衣、法兰绒衬衫、领带、长裤、皮带和皮鞋组成,寒冷天气配有毛料大衣及手套。冬季B类常服则较简单,只有长裤和衬衫,夏季制服则主要由卡其色的棉布料制成。常服规定的帽饰虽为大檐帽,但也可以佩戴诸如船形帽等其他类型的帽子,衣服上可佩戴勋略、射击证章。从年起,美军开始发放通用制服,取代常服在野外使用,而常服则在驻军、休假和参加仪式时使用。

迷彩作战服年年进化

瓜岛战役期间,陆战队员为了避免被日军发现,利用当地的植被来进行伪装,树叶被他们捆在钢盔与装备上,但毕竟非长久之计,美军必须要解决丛林战中的一大关键——伪装。在迫切的战场需求下,迷彩服开始登场。

美军的迷彩服主要出现在太平洋战场,而在欧洲战争几乎不见踪迹。究其原因,首先,迷彩作战服主要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所采用,在欧洲美军仅部署了少量的海军陆战队,太平洋才是他们大展拳脚的舞台。其次,欧洲德军也使用了类似迷彩作战服,可能是为了避免战场上混淆敌我,美国驻欧洲那些为数不多的海军陆战队也没有装备迷彩作战服。第三,太平洋地区的丛林战显然更适合迷彩服发挥作用的环境。亚洲战场上,从菲律宾战役开始,美军就意识到他们没有适合的作战服来面对丛林战,迅速投入了设计和生产。

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图中陆战队的制服颜色不一,有人穿着卡其色衬衣,也有人穿着蓝色工作服。由于此时迷彩还没在陆战队中大规模推行,故而士兵们头上的M1钢盔都没有配上盔罩

在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持下,美国陆军很快就于年拿到一款绿色与褐色混搭的连体迷彩服。这款衣服以人字斜纹面料制作。采用连体式主要是为了在丛林地区防蚊虫叮咬,有效抵御传播疟疾的蚊子与热带有毒昆虫,而宽松的设计则有助于在热带地区的高温下散热和防湿。不过这款连体式迷彩的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最直接的问题,人有三急,士兵需要上“大号”时,必须把衣服脱下来才行,但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防蚊虫的目的。此外,士兵很快发现这种面料潮湿后会变得非常沉重,甚至令人窒息,种种缺陷使得这套连体迷彩刚投入使用没多久就退出了战场。后来海军陆战队虽也采用过连体式制服,但因其行动不便,因此多用于后续梯队的部队和炮兵。

年5月,一款名为M的迷彩作战服随着制服委员会的报告而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引入,于年7月在新乔治亚首次配发给突击营。这套M伪装通用制服是太平洋战场上陆战队最常见的迷彩服,它放弃了之前连体式的设计,由夹克和长裤组成。这套作战服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反穿,一面是主色调为绿色的迷彩,另一面是主色调为褐色的迷彩,如此一来,士兵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而选择合适的面来穿着。此外,美军防雨的雨披也采用了迷彩色,便于士兵在雨天伪装。从各方面来评估,这套制服都算得上是一款优秀的丛林战衣,它的缺陷直到年的塔拉瓦战役中才被人发现。

年11月下旬,美军陆战第2师的官兵,分别从新西兰惠灵顿、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法提岛等地出发,集结到塔拉瓦海面进行了一场惨烈的登陆战。由于士兵们是从浅水地区开始涉水登陆,许多士兵为了避免溺水,脱掉了身上其他的装备,只拿着步枪前进。当这些士兵进攻至滩头之时,除了手中的枪之外,口粮、弹药等装备已全部丢失。参战人员中,有一名叫安德鲁·马辛克的下士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认为士兵们穿的裤子缺少口袋,不能携带太多装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让士兵们携带足够口粮、弹药和雨披的制服,随后将这些想法写成报告交给团长戴维·肖普上校。马辛克提出的问题以及设计方案很快得到了美国军方认可,并于年3月正式批准投产,因此这种制服又称之为“M通用套装”或“改进通用套装”。

太平洋战争中著名的美军战斗英雄约翰·巴斯隆。他身上穿着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配发的冬季A类常服,佩戴了标准的大檐帽

M通用套装的上衣与之前M通用制服完全相同,真正变化的地方是裤子。这款制服的长裤十分宽大,两边大腿部位各有一大型物品口袋,可以装不少口粮与弹药。腿部添加了一个矩形口袋,可放毛巾、内裤等较为柔软的物品,雨披也可以折叠后放在弹药腰带后部。这套制服弥补了前一款的诸多缺陷,但遗憾的是它没有机会在二战的战场上被广泛使用,直到年硫磺岛才开始少量出现,几个月后战争就结束了。不过伴随着M通用制服而诞生的M伪装通用制服(迷彩)却更有生命力,这款迷彩作战服在年就开始在某些部队中看见,最初由侦察兵与狙击手穿着,后来逐渐推广到普通士兵手中。二战结束后,这款迷彩仍备受海军陆战队官兵的喜爱,直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依然能看见它的踪影。

布干维尔岛丛林中的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他们都穿着M通用伪装制服,左边士兵头盔上有迷彩伪装盔罩,而右边士兵则加了一层伪装网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标配:M通用制服、M1钢盔、伪装盔罩、M枪套、式T型工兵铲、背包、水壶及绑腿。不同枪械的弹匣包也不尽相同,图中为搭配加兰德步枪的M1弹匣包

月色摇晃树影,穿梭在热带雨林

肆虐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制服统一,装备齐全,军官穿马靴,士兵穿毛皮鞋,冬天有大衣,夏季有雨披,端着三八大盖到处耀武扬威。可到了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比起来,日军可就寒酸得太多,随着战场上节节败退,日军是越打越穷,身上穿的军服也越来越差。

年8月,退至菲律宾山区与美军继续作战的日军将领山下奉文。他脚上打着绑腿,身上穿的正是热带日本军官常穿的防暑衣

战争初期,首批被派往太平洋南部与缅甸的日军还带着中国战场的标配——九八式冬季制服与夏季制服。结果这批日军很快发现东南亚及太平洋的气候及环境与中国内陆完全不同,制服非常不适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研发出一种比夏季制服更轻便的服装就成了必要而迫切的事。应对热带,日军最先配发到部队的是一种新式外衣和长裤,这种服饰形制上与九八式相同,不过采用了非常轻的棉花达呢面料制造,腋下部位带有扣盖以加强空气流通。这种制服还有一个特色在于衣领,原先的九八式制服在衣领上有一风领扣,但新式制服放弃了这一环境,衣领直接被设计为既可以开领式穿着,又可以使用制服最上方的纽扣扣合。在中国大陆战场的日军制服主要以土黄色系为主,但到了太平洋战场后,为适应当地的丛林环境,军服的颜色也变得多样,橄榄绿、豌豆绿、卡其色等皆有,总体趋向于绿色调。

与此同时,短裤开始在日军中被大规模使用,一种为棉制高腰短裤,另一种为及膝短裤,颜色有卡其和绿色两种版本。短裤没有特别的规定统一着装,在炎热天气,日军穿短裤时,通常上身只配一件薄衬衣,或者干脆赤裸上身,只戴一顶略帽。军官虽然没士兵那么奔放,但他们的制服也有所改变,最具特色的是防暑衣。这种军服并非日军正规的制式服装,主要是为适应热带气候而生。日军防暑衣的特点是衣领像西装那样为开领式,穿在里面的白衬衣外翻,军衔位于翻领之上,有时还会搭配一顶凉盔。这种防暑服在东南亚与太平洋的日本军官中备受青睐,山下奉文直到在马尼拉受审时还穿着它。此外,这款服饰还推广到了侵略中国南部的日本军队中,年日本战败后,到湘西芷江商谈投降事宜的今井武夫身上穿的也是这套防暑衣。

日本综合国力虽远不如美国,但它也像美国那样,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制服体系。

穷兵黩武,越战越穷

二战日本穷兵黩武,战线从白山黑水之间延伸到浩瀚无边的太平洋,终于将整个国家拖进战争泥潭,陷入越战越穷的惨境。战争后期,由于日本物资紧缺,开始对其统治区资源进行了严格的紧缩与控制,这种影响也直接表现在军服上。

太平洋战争前,日军军服主要有昭五式与九八式两种。到年秋季时,日本败迹已现,军服又出现了一次换装。当年10月12日,日军根据号敕令,颁布了一款新的制服,这一年为皇纪年,故而新制服称为“三式军服”。其实所谓的三式军服除了兵种符号、军衔排列位置等做了一些调整外,几乎就是九八式制服的简化版。以冬季制服为例,三式军服与九八式军服在外观上不易分辨,但三式的面料质量明显有所下降,纽扣采用胶木或木材制作,毛料的颜色也逐渐变暗。三式军服的上衣明显缩短,携带证件的内口袋也取消了,长裤与九八式在形制上几乎没有区别,但剪裁与用料明显更差了。这样看来,日军三式军服的诞生与美军年年革新改进的作战服不同,它反映出的是没有对战争做出长期准备的日本,在陷入泥潭后,军需部被迫采取紧缩措施,从国家到军队都陷入窘境。

这三名日军将领穿着不同的三套制服,左边军官身着九八式制服,中间佩戴参谋绶带者穿的为三式制服(袖子上有星),右边军官穿的是防暑衣

垂帘布不仅在日本陆军中被大量使用,日本海军陆战队也有不少使用垂帘布的官兵。图中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有的略帽上使用了垂帘布,有的则没有

守在太平洋岛屿上的日军士兵日子更难熬。由于后勤跟不上,又缺少有效的防疫装备,死于疾病疟疾的日军越来越多,印缅英帕尔一役的非战斗减员甚至直接影响了整个印缅战局。战争的最后一年,太平洋地区的日军身上穿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烂,老照片上常见到装备齐全的美国大兵押着几个衣衫褴褛的日本兵。这时候的日军再也不是当初着装统一耀武扬威的模样了,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他们几乎过着半原始人的生活,在美军陆战队成员中,这些日本兵肮脏、野蛮、散发着恶臭,是“未进化的野人”。但尽管如此,战斗越接近本土,他们的抵抗却越为疯狂。冲绳岛战役中,不少日本士兵甚至只穿着兜裆布,拿着一条竹竿就发起“玉碎”冲锋。战争后期美军拍摄的照片,经常可以见到全身上下只剩一条兜裆布的日军俘虏,这些人是年夏季日本最应景的写照——输得只剩内裤了。

(参考资料:赫英斌《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单兵装备》、《二战日本陆军单兵装备》;罗伯特·斯莱塞《血战太平洋》;儿岛襄《太平洋战争》等)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好文推荐

他被张国焘开除党籍,因写得一手好字才免遭杀害,还与毛泽东互赠墨宝

在我军历史上,有三位朱光,其中一位参加革命最早,生平最为传奇,但在今天却鲜为人知。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六出祁山:诸葛亮是为兴复汉室打一剂强心针?还是因为个人之好恶?

诸葛亮终于出兵了。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抛开吴三桂、腐败这些因素,李自成的大顺军究竟能否战胜清军?

李自成麾下的农民军在碰到清军之前,基本上只和明朝官军交战,其实力亦是在双方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

国家人文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jxbaidianfeng.com/lswh/11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